最近看了好多部非洲電影,話說...非洲電影真是太難找了...

所以只能從書上找資料,發現了非洲塞內加爾一位非常有名的導演-烏斯芒.桑貝納

 

而2004年的這部《Moolaade》,我想所有女性看了應該都能感受切身之痛....

中文翻譯就是割禮,對岸翻譯名稱則非常直接割禮龍鳳鬥,一開始我不明白...割禮龍鳳鬥?

上網google後發現割禮似乎是回教世界所謂淨身儀式?(內容殘忍有興趣者請自行搜尋)

這個淨身真是殘酷無比,而電影裡面並沒有提到男生的割禮,

只提到非洲女性反抗割禮的行動,我想這是當然的!因為女性的割禮實在是令人不敢想像,電影沒有直接拍攝這殘忍的過程,

拍出來就真的是恐怖片了,但是聽到小女孩尖叫聲...身為女性觀眾尤其能感受到那種痛不欲生。

諷刺的是,影片中最後因為割禮中女兒死亡的媽媽,還趁著眾人在廣場鞭打女主角時,

不死心硬是偷抱她女兒去讓專門執行割禮的人為她女兒"淨身"...最後因為失血過多死了...

那小女孩看起來大概只有五六歲吧.....oh my god!!

雖然這只是電影,但是現實世界的非洲還存在這種可怕的儀式,

桑貝納藉由這部電影傳達了非洲女人在回教世界應該說男權至上的部落裡,被欺壓的心聲,

片中部落理的女人唯一的娛樂大概就是收聽收音機了,所以她們總是會去跟在村子裡販售雜物的"雇傭兵"買電池

這雇傭兵看起來是個色狼很愛吃女人豆腐,給人不莊重的感覺,但是他也是唯一一位在女主角被丈夫鞭打時

挺身而出的人,最後莫名因此被村子裡的男人們給打死還把他東西都給搶走。

影片中除了割禮另外在最後男人們燒掉女人唯一能聽到外界聲音的收音機時,還在播放音樂的收音機在被火焚燒時,

那把火就像是被執行割禮的女人的那把刀子一樣殘忍,大火焚燒下收音機彷彿發出淒厲的尖叫聲,

這部電影可說是呈現非洲女性的地位,和讓保守傳統又愚蠢的儀式,

西方世界文化和非洲傳統世界也形成了一種霍米巴巴說的混雜性,在殖民者和被殖民者絕對不能以二元去劃分,

在保有固有本土文化下,吸收來自外界真實自由的聲音,那應該是非洲在後殖民與去殖民之中要去反思的。

 

烏斯芒.桑貝納這位導演在早年的電影跟《Moolaade》有明顯不同,在拍攝技術和演員表演也明顯提升非常多,

在《哈拉/詛咒》裡,他是以一位黑人中產階級的政客在迎娶第三任妻子時,卻忽然性無能(xala),他為了治好他的xala

幾乎散盡家財,學狗爬甚至最後裸上身讓街上一些四肢不全、眼盲者吐口水在他身上,不得不說...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噁心片段前三名,因為導演是真的讓大家口水往主角上吐,口水沾滿他全身.......

其實他是用性無能來比喻非洲當時的政治,影片是完成於1966年,當時法國有像補助非洲電影的計畫,

好聽點是幫助非洲,實際上就是帝國主義的延伸,但也未必是壞事,要是法國沒有這項計畫,

真正的非洲電影不知道何時才會出現?

烏斯芒.桑貝納就是在當時赫赫有名的大導演,也是一位小說家,在他的電影和小說裡對於法語和非洲母語的使用總是矛盾的,

他認為非洲電影是要讓非洲人看,而不是只有讓國際影展的評審和藝術電影學院的學生看(這是在說像我這樣的嗎?)

所以他一開始的劇情長片《黑女孩》是完全使用法語,但是到了《哈拉/詛咒》(xala)時影片中也談論到了法語和烏洛夫語(非洲母語之一)的問題,

就語言問題好像跟台灣情況很類似,在我沒有經歷過的年代那時在學校說台語據說會被罰錢,台語好像被當政者教育成是社會低階曾在使用的語言,

而非洲同樣也有這問題,影片中那些腐敗的黑人政客們和總統在會議中都好像認為應該要說法語,不能用烏洛夫語發言,而對照他們在片頭剛開始時,

獨立後接手白人的統治,還爆笑地真的將象徵西方西方的雕像等搬出去,對照後面這段真是十分諷刺,就像法農在《黑皮膚,白面具》書裡說的

被殖民者因當地文化被埋葬而產生自卑感,他們都得面對殖民國家的語言及文化,當他拒絕他的黑,拒絕他的叢林,他會更加的白」。

非洲電影隨著時代的演進,在第一世界語言和本身母語出現在影片時間上的比例,也隨之改變,到了2004年的《Moolaade》裡則幾乎都說著當地的話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huiwin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